去做一条鱼吧
去做一条鱼吧
AIDA 2星训练
在深圳怎么能不会潜水呢,哈哈,这个逻辑有点奇怪。
第一次体验潜水是2018年在泰国的普吉岛,跨岛旅行时有个水肺的潜水项目,由于第一次没有适应水压对呼吸的影响,所以体验并不完整。
后来了解自由潜是从卷卷教练那里,坐她顺风车时看到后座的脚蹼。
一年后,忙完一些事,想去考个AIDA 2星,算是开拓一下自己在球上活动的范围。
理论
主要是以AIDA学生手册为主,重点内容有血液循环、氧气、二氧化碳浓度、呼吸技巧、施救技巧、耳压平衡等,高中的生物课知识就可以掌握了。
静态训练
翘了一节,哈哈。当时在坪山,赶过去南山有点晚了。
第一次下水
第一次下水在蛇口的全民潜水,据说这个室内潜池是深圳最深的,教练准备了呼吸管和潜水眼镜,租用现场的脚蹼。
对于新手来讲,第一次潜水的主要困难还是在于不同深度下耳压平衡的能力,这个限制了最大的下潜深度和滞留时间,教练推荐的耳压平衡方式是法兰佐(Frenzel) ,但是我对于舌根的控制力不够,做法兰佐往往没有感觉,可能是对舌根的控制力不够,有意的每晚都吐吐舌头,可以提高这个能力。
我用的阀式Valsalva,在倒立入水到3~4米后,可能阀式就做不通了,后面耳膜感受到很大的水压,再往下走一点就很难受了,赶紧上浮保命,哈哈。
建议之前还是好好进行泳池训练
教练和我
再一次泳池训练
大概过了小半个月,才开始第一次泳池训练,也是第一次尝试静态和动态闭气。
之前一直认为正常人通过简单训练也是很难达到静态闭气两分钟,而这次还是比较轻松就达到了,在开始静态闭气之前,教练会给你两分钟的调息时间,主要的调息方式是吸短吐长,比如吸气四秒,缓慢吐气八秒,会降低情绪和代谢,有时候晚上睡不着,也可以使用这一招。在最后10秒内,做一次全呼吸(三段式),即缓慢用嘴吸满气,有意识的控制胸腔及腹部肌肉,优先填充腹部,其次填充胸部。
有个小技巧,要是无法明显的感知身体在吸气时的变化,可以在腹部吸满后,做一个扩胸的动作,一定程度可以感觉到气体的膨胀,当然呼吸不要停下,这个动作不一定规范。
当完全侵入水中,全身放松后,会有一种断开和这个世界的联系的感觉,可以想象去扫描自己身体的每一处,或者平时沉溺于的事务。
因为在人体面部的三角区侵入冷水中时,会触发身体相应的机能,降低代谢和心跳,闭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点梗塞的感觉,稍微咽一下唾沫可以缓解,中途少量的出气也是正常的。即使没有刻意训练,普通人也可以达到二星的静态闭气标准,前提是标准的准备工作。
动态闭气差一点就过了,主要是动作不够优雅,鸭式入水不连贯,脚蹼打水不够科学,触壁折返效率不高,下次再努努力~
潜水最最最重要的,会让你有很强的的保持身材的动力,以前也陆陆续续健身过,但是没有很好的坚持下来,那你可以试试潜水这样的运动,(注意防晒)
广州众潜训练/碧海潜水训练
又到周末了,但是因为深圳零星反复的疫情,之前约好的南山文体中心被封控了,通过豆瓣遇见了一群喜欢潜水的朋友,因为在群里分享了这篇文章,被Eliza发现,告知了在周末,广州西郊游泳管的众潜潜水馆有团体训练,正好我的新脚蹼也到了,增强下控制感。
其实过去还蛮远的,早上莞深高速车很多,速度跑不起来
导致训练迟到了半小时,看来下次每次计划都要再提前一些些!
不知道为啥,每次来广州的感觉都很美妙,可能之前每个月都会坐卧铺车来几天吧。比起深圳,广州这里的本地人更加聚集,才会让你感觉,哇,有那味了。不那么的新,但也不那么的旧,就像泡到恰到好处的普洱茶。
这次训练是第二次潜池训练,还是以基础内容为主,终于熟练了鸭式入水和泳池动态踢蹼
鸭式入水
应该是最常见的潜水入水方式,掌握起来也不难,网上视频教程很多,分享下自己的经验,应该有这几个要点:
- 准备工作,身体完整的平躺在水面上,确保身体成一条直线,眼睛看着池底,做一次耳压平衡,避免在入水过程中的不适
- 伸出双手,指向池底,这个方向在任何阶段都需要保持,直到瓶式划手结束
- 以腰部为中心,腰后背发力,将上半身折叠到90°,使上半身指向池底,记住第二步手臂的指向不变
- 同样以腰部为中心,腰后背发力,将身体绷直,当然,是将腿部伸直,脚蹼会自然的后踢一次
- 这里手臂可以做一次瓶式划水,身体伸直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的滑进水里(滑这个感觉很重要)
- 做一次耳压平衡
大概就是这几步,熟练就好,如果有时候分不清,可以躺着模拟这些动作看看
鸭式入水的补充
根据Eliza教练的指导,加上自己练习,补充一些自己的感受:
- 在鸭式入水过程中,不要仰头,收紧下颌,原因为:
- 仰头容易迷失方向、转圈等
- 随着下潜深度越深,仰头容易造成喉部挤压伤
- 仰头不能使身体保持流线型,增加水阻
- 在反复观看了教练的动作后,思考为什么教练的鸭式做的很优美很流畅,一气呵成,愚以为有节奏很重要。粗略来看,鸭式的节奏应该是将身体平铺水面后算一个节拍,而后的弯折身体和伸腿入水应该连着算一个节拍,这样动作就不会拖泥带水,对了!在脚蹼入水后才开始踢蹼,这样效率最高~
关于瓶式划手
可以在岸上做,用语言描述大致步骤是:
- 双臂前伸夹紧头部
- 双臂打开,双掌朝向同面部
- 模拟花瓶曲线,向身下部划水
- 注意手臂与肩膀齐平(同蛙泳的高臂夹水)时,手掌朝向朝向身体下部,向胸前收缩
- 而后向后推水
勤加练习就好了~
泳池动态踢蹼
刚好一来一回46m,涉及到触壁折返,哈哈,感觉动作还是不干脆优雅,觉得可以用翻滚折返呀
个人感觉还是节奏的把握,保持一个最经济的踢蹼节奏
建议使用双臂在后脑勺夹紧的动作,能显著降低阻力和感受到走水,同时控制深度只需要抬高或者降低手臂就好了,很方便。
第一次使用碳纤维的脚蹼,感觉确实比玻璃纤维或者橡胶要软一些,回弹效果好一些,等贴纸到~
贴好了~上图
过程不难,拆掉脚蹼套,用刮刀慢慢的贴合膜就好了,别留太多气泡
期待下一次训练~
惠州矿坑
导航到:
9月17号和朋友们去了一趟惠州的矿坑潜水,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潜伴的潜水资质,因为户外潜水危险性会比室内的高很多,需要具备紧急情况的预防和救援
这次去的是6号矿坑,朋友说那边一共有6个,其中4号被人承包了需要门票带教练(40米)、3号封了:
3、4号实景图:
下车后会徒步翻越两个小土坡,路上有一片沙地可以露营,可以生火做饭,就不要用小拖车携带露营设备了。
一直往里走,见到6号坑会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,岸边有两处用帘子临时搭的“更衣室”,也可以在车里换好潜水服。
坑里的水是蓝绿色,可能含一定的铜离子,有点涩口,皮肤感觉会干一些,这个需要注意。
结束后在坑边有窑鸡回血,还能远眺:
挺开心的一天,毕竟第一次户外探坑,虽然没做通法兰佐:(
自主训练内容
pass
教训!
记性不好一定要列一个潜水装备清单,出发前检查下,去碧海潜水忘记带潜水袜,导致脚磨破了
清单:
- 面镜
- 呼吸管
- 泳帽
- 脚蹼
- 潜水袜
- 浴巾
- 洗漱用品
一点点蛙泳经验
第一次学游泳是初二在北京的首都体育学院,蛙泳是第一个熟练的泳姿,其次是仰泳,自由泳只学习的一点,暑假就结束了,后来自己也是一直坚持游蛙泳,想分享一下蛙泳的经验,倒不是自己游的有多么好,哈哈。
个人感觉,任何重复性动作的运动,比如跑步、游泳、骑行等等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节奏感
粗略来看,蛙泳泳姿可以七步,手共三步(划水-抱水-伸直),主要作用是保证换气安全下依然提供前进动力。腿共四步(收缩-脚外翻-蹬水-夹腿),提供主要的前进动力。个人总结,不一定很科学
,当然呼吸的时机也很重要,个人一般是在即将抬头换气时,吐光气体,这样在上浮后只要张嘴就会填满新鲜的空气,会缩短抬头时间,提高频率。
其中手部与腿部的动作交替进行,有时会在两者最后一个动作或第一个动作间有重合,提高频率
手部动作的重点个人认为是在于抱水动作是否完整做完,因为抱水动作提供抬头换气的浮力以及一定的推力,当然这样会对上肢及胸部的力量有一定的要求,在头部重新入水后不用刻意的做低头的动作,只需要目光平时可以看到泳池线即可,这样减少多余动作,也能降低阻力
腿部动作是蛙泳培训的重点,关键在于脚部外翻,稍微有点反关节,慢慢适应成肌肉记忆就好了,这个动作配合蹬夹水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推背感。
一点点仰泳经验
其实现在很少游仰泳,主要原因是水花比较大,泳池人多游起来也不是很方便。
简单交流一下仰泳的关键点应该在于保持核心稳定,不要塌腰和绷脚打腿,也许手掌朝向变化也算一个
另外:求龙岗中心城可以一起自学自由泳的伙伴~
教练来了~
最后向大家隆重的介绍我的老师——-> 卷卷教练
卷卷教练:
-
AIDA 国际自由潜/青少年自由潜教练
-
SSI国际美人鱼教练
-
深圳市南山区自由潜竞技队队长
和教练怎么认识的和怎么进入这个爱好的上面说过就不再赘述了,说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
首先,当然是专业,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,教练都会用适合学员水平的方式来教导,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了
其次是耐心和温柔,教练会宽容初学者的失误,在每次训练过程中都会很好的示范动作要点等,会时刻关注学员的反应,视情况处理,完全不用担心安全性
最后是热爱,你可以感受到教练对于这项运动的热爱和纯粹,会受到感染和鼓励,我想你也会享受被海水包裹、自由自在的那种感觉,太迷人了。
主要训练场地:
理论:
- 工作日主要在南山区的南山智园,近五号线塘朗地铁站,19点下班后
- 周末会视学员分布安排咖啡馆之类场地
实践:
- 全民潜水、南山文体中心等
- 户外的我忘记了,有点晒哈哈哈
联系方式
想学潜水的同学快加呗,晚了不保证还加得上,听说现在优惠多多,比在潜水馆要实惠
发表回复